j9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导师沙龙丨低功耗健康医疗模拟前端芯片—基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应用
作者:j9九游会发布时间:2025-01-30
输
随着人们对医疗水平的更高期望,以及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可穿戴甚至可植入式新型医疗设备离我们不再遥远。作为医疗设备小型化和高性能的关键技术,超低功耗健康医疗模拟前端芯片负责各种人体生理信号的采集并决定着整个系统的综合性能。另一方面,模拟前端芯片往往受到来自测量环境的各种干扰和电池容量的限制。如何用最少的功耗实现医疗级别的高质量信号读取是最大的挑战。
本次导师沙龙活动我们请到了微电子学院的徐佳伟老师,徐老师从事医工结合领域研究多年,对于生物医疗芯片有着丰富的经验,愿意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研究经历与生物医疗芯片的前沿知识。本次报告着重介绍基于可穿戴应用的医疗模拟前端芯片功能,结合不同产品的设计实例,如干电极脑电波EEG采集,多参数生理信号采集(ECG,PPG,BioZ,GSR等),高精度模拟放大器和ADC,并会对徐老师课题组未来计划开展的几个研究方向和课题进行介绍。徐老师也会分享一些自己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以及如何做好科研工作的感想和建议,欢迎同学们参加。
主讲人
![导师沙龙丨低功耗健康医疗模拟前端芯片—基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应用 导师沙龙丨低功耗健康医疗模拟前端芯片—基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应用](/uploads/ueditor/20250130/1-25013020342E35.png)
徐佳伟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千人,IEEE Senior Member硕士和博士毕业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微电子系,在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有超过12年的工作经验,历任模拟电路工程师,研究员,资深研究员和项目经理。
· 2018年11月作为引进人才加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ICD),研究主要方向为面向智能医疗应用的低功耗模拟前端芯片设计,智能传感器接口芯片,高精度模拟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
· 在imec期间主持和参与3项工业界芯片设计和2项欧盟科研项目,其中2款芯片产品已实现量产并分别应用在医疗和智能手环产品中,共有30篇以上论文发表在国际集成电路一流会议和期刊(ISSCC, JSSC, VLSIC, ESSCIRC, CICC等),申请美国和欧洲专利8项。
讲座内容
一、研究内容简介及代表作
1.低功耗脑电波采集芯片
2.多功能健康监控芯片
3.高精度模拟放大器
2
二、未来研究方向
超低功耗智能医疗芯片研发和应用:
例如多参数生理信号感知芯片
3
三、智能医疗芯片与系统实验室
研究方向:
高性能模拟放大器(Amplifier),
高精度数据转换器(SAR/SDM ADC),
低功耗混合信号(Mixed-Signal)片上系统(SoC)集成,
可穿戴和可植入式健康医疗芯片和系统 (Biomedical ASIC & System) ,
嵌入式系统硬件/固件/软件开发。
讲座信息
时间:4月9日(星期二)
下午2:00~3:30
地点:待定,将会在留言区及班级群里通知
主讲人:徐佳伟
报名方式:点击阅读原文填写报名问卷
文案丨王辰龙、唐浩迪j9九游会
排版丨彭冰冰